
Forlinx 发布的最佳帖子
-
加入AWOL「体验官」 免费玩转T527开发板
1. 八核高性能工业级国产芯
T527系列是全志科技为工业应用等领域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处理器,有T527、T527N等多个不同型号,该处理器集成了8个ARM Cortex-A55高性能核,数据处理能力达36.7KDMIPS,内置1个RISC-V核和1个DSP核,HiFi4 DSP支持异构音效处理;还拥有2TOPS算力NPU,支持INT8/INT16,主流常用模型框架。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飞凌嵌入式与全志科技多年来携手同行,此前已共同推出了FET113i-S、FETT507-C、FETA40i-C和FETT3-C共4款核心板产品,并且凭借稳定可靠的工业级品质和高性价比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
为了充分满足工业领域对高性能和AI算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双方再次深化合作,推出全新FET527N-C国产工业级核心板和OK527N-C开发板,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稳定的性能支持!
2. 报名通道
https://wj.qq.com/s2/14681348/aa11/
OK527N-C开发板产品体验官开启招募!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申请
就有机会免费玩转OK527N-C开发板
3. 体验官「特权」
1️⃣ “产品体验官”仅限5个名额;
2️⃣ 免费获得OK527N-C开发板(2GB+16GB)。
4. 入选要求
1️⃣ 活动面向从事嵌入式相关开发工作的工程师用户;
2️⃣ 有创作和分享的意愿与能力,在社媒平台发布过新品评测报告或项目笔记等内容,具有参考价值或可传播性。
5. 活动说明
1️⃣ 请按要求完整填写申请信息,更详实的“申请理由”将更有助于您入选;
2️⃣ 须在拿到板卡后1个月内撰写3篇内容,主题可参考以下方向:
开箱报告:包括产品开箱分享、板卡点亮和跑分测试等内容;
开发例程:基于OK527N-C开发板的开发案例,结合产品的特性和优势进行实践;
3️⃣ 完成内容并发布到全志在线论坛并分享到活动期间组建的活动群中;
4️⃣ 体验官发布的优质内容将会转载发布于飞凌嵌入式的官方自媒体平台;
5️⃣飞凌嵌入式的工作人员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请确保预留正确的联系方式,并保持电话畅通。
6. 活动时间
1️⃣ 报名时间
2024年5月24日~2024年6月09日;
2️⃣ 发货时间
2024年6月15日
(报名期间飞凌嵌入式工作人员将与申请者进行沟通,具体发货时间以实际为准);
3️⃣ 试用及报告提交时间
2024年6月20日~2024年7月20日。
-
为T507-H开发板配置Samba服务,高效实现跨系统的文件共享
作为一款经典的国产芯,全志T507-H芯片被广泛应用于车载电子、电力、医疗、工业控制、物联网、智能终端等诸多领域当中,而在各种复杂的嵌入式Linux应用场景当中,“打通ARM板卡与Windows设备间的壁垒以实现跨平台的文件共享”是一项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功能,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们可以使用Samba,这是一款在Linux系统上实现SMB的免费软件,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文件和打印机的共享。使用Samba可以方便地在Linux、Windows和Mac等不同平台之间共享文件,大大提高了文件的传输效率。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如何在飞凌嵌入式OKT507-C开发板上架设Samba服务。
01-编译源码
下载Samba源码包,进入source3 路径:
- 配置configure:
./configure CC=aarch64-linux-gnu-gcc LD=aarch64-linux-gnu-ld AR=aarch64-linux-gnu-ar --target=arm-none-linux --host=arm-none-linux-gnueabihf samba_cv_CC_NEGATIVE_ENUM_VALUES=yes --cache-file=arm-linux.cache- 编译源码(只能单线程编译,不加-j参数):
make
- make install 生成安装文件:
Makefile中指定安装路径
samba-3.4.17/source3$make install
- 在安装路径下打包生成文件:
02-配置服务
- 将压缩包解压到如下路径:
- 在如下路径新建配置文件:
- 编辑文件内容:
[global]
workgroup = root security = user client lanman auth = yes lanman auth = yes map to guest = bad user guest account = root
[project]
comment = project path = / avail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public = yes guest ok = yes writable = yes
- 添加库文件
将如下路径的动态链接库文件拷贝到板子的/lib目录:
- 启动服务
03-应用服务
- OKT507-C开发板(Linux板卡)和Windows主机共享文件:
(1)启动Samba服务,配置与主机同一网段的IP:
(2)在Windows主机中添加Samba的支持:
打开控制面板进入如下界面:
勾选如下三个选项:
(3)在文件管理器输入\服务端 IP,回车即可看到共享路径:
- Linux板卡与Ubuntu虚拟机共享目录:
(1)安装cifs-utils:
(2)创建挂载点:
(3)挂载共享目录:
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在飞凌嵌入式OKT507-C开发板上架设Samba服务,并且顺利地使这款Linux板卡与Windows主机和Ubuntu虚拟机进行文件共享了。当然,不同主控平台板卡的具体操作会有差异,但整体思路是一致的,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法能够对屏幕前工程师朋友们的项目开发有所帮助。
-
T507-H技术帖 | 去掉IO扩展芯片后保留扩展引脚功能的实现方法
飞凌嵌入式推出的OKT507-C作为一款广受欢迎的开发板拥有丰富的功能接口,而实际上OKT507-C开发板的CPU引脚资源是比较紧缺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提供如此丰富的接口资源的呢?答案就是IO扩展芯片——TCA6424A。
这是一个24 位 I2C 和系统管理总线 (SMBus), 输入输出(I/O) 扩展器有中断输出、复位和配置寄存器。为了满足更多客户需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更多功能,飞凌嵌入式为大家提供了OKT507-C去掉IO扩展芯片后保留扩展引脚功能的实现的方法。
扩展芯片上的IO口被WiFi、蓝牙、MIPI摄像头TP2854、DVP摄像头和line-out口电源使能引脚引用,若想保留这些功能,就要使用核心板其他可复用为这些功能的引脚。
本文将选用OKT507-C开发板的LCD功能引脚来重新复用为这些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功能需求情况选择。方法参考如下:
一、选用引脚:
对应功能引脚如下表所示:
二、关掉gpio_ext及复用引脚原来功能
修改设备树,将LCD功能关闭后,该组引脚即可用作普通的GPIO。修改路径如下:
vi OKT507-linux-sdk/kernel/linux4.9/arch/arm64/boot/dts/sunxi/OKT507-C Common.dtsi-
关掉IO扩展芯片功能:
-
关闭需要复用引脚功能:
关闭LCD功能,本文以选用LCD上的引脚用作功能复用,用户需根据实际情况关闭所用引脚功能。
将lcd_used 改为 0
lcd0节点添加 status = “disabled”;
三、更改设备节点中引用的GPIO
-
MIPI-5640引脚配置:
路径如下:
vi OKT507-linux-sdk/kernel/linux-4.9/arch/arm64/boot/dts/sunxi/OKT507-C-Common.dtsi
-
TP2854引脚配置:
路径如下:
vi OKT507-linux-sdk/kernel/linux-4.9/arch/arm64/boot/dts/sunxi/OKT507-C-Common-TP2854M.dtsi
需要注意的是,MIPI5640和TP2854共用一个MIPI接口,两个功能都用到了MIPI_PWRDN引脚,实际使用时只能选择一种功能,因此本文在两个功能测试时选的同一个引脚。
-
DVP-5640引脚配置:
路径如下:
vi OKT507-linux-sdk/kernel/linux-4.9/arch/arm64/boot/dts/sunxi/OKT507-C-Common.dtsi
-
WiFi引脚配置:
路径如下:
vi OKT507-linux-sdk/kernel/linux-4.9/arch/arm64/boot/dts/sunxi/OKT507-C-Common.dtsi
-
蓝牙引脚配置:
路径如下:
vi OKT507-linux-sdk/kernel/linux-4.9/arch/arm64/boot/dts/sunxi/OKT507-C-Common.dtsi
-
音频引脚:
路径如下:
vi OKT507-linux-sdk/kernel/linux-4.9/arch/arm64/boot/dts/sunxi/OKT507-C-Common.dtsi
以上就是OKT507-C开发板去掉IO扩展芯片后保留扩展引脚功能的实现的方法,本文使用的思路和方法仅供参考使用,其它Arm开发板虽然芯片不同,但思路和方法有很多的共性,希望对您在板卡的使用中能够有所帮助。
-
-
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已适配OpenHarmony4.1
近期,飞凌嵌入式为FET527N-C核心板适配了OpenHarmony4.1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核心板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OpenHarmony4.1在应用开发方面展现了全新的开放能力,以更加清晰的逻辑和场景化视角提供给开发者丰富的API接口,应用开发能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OpenHarmony4.1的赋能下,开发者能享受“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高效工作模式,并通过FET527N-C核心板大幅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升工作效率,更快响应市场变化。
亮点1:八核高性能工业“芯”
飞凌嵌入式为FET527N-C核心板搭载的全志T527N处理器集成了8个ARM Cortex-A55高性能核,同时内置1个RISC-V核和1个DSP核,这意味着它能够提供卓越的处理能力和超高能效比;此外还搭载了2TOPS算力NPU。出色的处理器性能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需求,让您的项目更加智能、稳定和高效。亮点2:100%元器件国产化
在核心板的选料上,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实现了从内存到电源管理芯片再到每一颗阻容件的全部国产化。100%的国产化率意味着产品安全性和竞争力的提升,对产业链的优化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FET527N-C核心板将为更多行业的国产化与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稳定的性能支持和长期稳定的供应保障。
亮点3:战略合作伙伴,α阶段参与开发
多年来,飞凌嵌入式与全志科技的合作愈加紧密,双方已基于T3、A40i、T507、T113-i、T527和T536共同推出了多款智能主控产品。并且作为全志战略合作伙伴,飞凌嵌入式在T527系列处理器的α阶段便参与开发,这意味着FET527N-C核心板拥有更高维度、更深层次的技术保障。除了以上3大亮点外,FET527N-C核心板还经过了飞凌嵌入式实验室严格的工业环境测试,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您的产品稳定性保驾护航。对于追求更高效率、更高性能和更好品质的客户来说,适配OpenHarmony4.1的FET527N-C核心板无疑更具优势。
-
飞凌嵌入式T527核心板获得【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
近日,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通过OpenHarmony 4.1 Release版本兼容测评,获得【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
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搭载全志T527系列全国产高性能处理器,集成8个ARM Cortex-A55核心,并内置RISC-V核和DSP核,提供出色的处理能力和能效比,并且经过严格的工业环境测试,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产品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OpenHarmony 4.1则以开放生态为根基,通过分布式架构、高效开发工具与安全增强,构建了覆盖多场景的智能化底座。它不仅填补了传统操作系统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短板,更通过全球化合作与行业深耕,成为推动工业4.0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这些特性与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的硬件能力相结合,能够为工业设备提供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国产化解决方案。
-
从入门级到旗舰款,全志T系列核心板怎么选?
在工业控制、物联网及边缘计算等领域中,全志科技T系列处理器以其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工业级品质成为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选择。作为全志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飞凌嵌入式基于T系列处理器打造了多款核心板产品,覆盖从轻量级应用到高性能计算的全场景需求。
面对FET113i-S核心板、FET527N-C核心板和FET536-C核心板三款主流明星产品,工程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从核心配置、功能特性到行业适配性进行全方位解析,助您找到匹配项目需求的全志T系列核心板解决方案。
FET113i-S核心板,国产化降本之选
对于成本敏感型的工业项目,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是一款极具优势的选择。这款基于全志T113-i工业级处理器打造的全国产工业级核心板,含税价格最低仅需88元。
- 多核异构,灵活配置
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虽定位为入门级,却拥有三种处理器架构:双核ARM Cortex-A7 CPU(主频1.2GHz)、64位玄铁C906 RISC-V CPU和专用DSP核。通过软件可灵活控制各核心的开启与关闭,实现A7核+RISC-V核+DSP核同时运行的强大组合。
这种架构让单一芯片即可应对复杂场景:Cortex-A7负责主控运算,DSP核处理多媒体和数字信号,RISC-V核则满足实时控制需求,实现“一芯多用”。
- 工业级可靠性与丰富接口
FET113i-S核心板整板采用100%国产工业级元器件,从内存、存储到每一颗阻容件均可经受-40℃~+85℃严苛工作温度的考验,适应工业现场复杂环境。
接口资源同样丰富:支持8位并行CSI、CVBS视频输入;CVBS、RGB、双通道LVDS、四通道MIPI DSI视频输出;同时还配备USB、SDIO、UART、SPI、CAN、Ethernet等工业常用接口。
- 适用领域
凭借超高性价比和工业级可靠性,FET113i-S特别适合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力能源、工业控制、安防监控、会议系统等领域中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的项目。
FET536-C核心板,高性能多接口专家
在去年的9月的工博会上,全志科技发布了T系列处理的最新成员——T536,同一时间,飞凌嵌入式也行业首发了搭载T536系列处理器的FET536-C核心板。对于需要实时控制和丰富接口的高端工业应用而言,飞凌嵌入式FET536-C核心板是一款十分值得推荐的解决方案。
- 四核A55 + RISC-V实时双架构
飞凌嵌入式FET536-C核心板采用AMP多核异构设计:四核Cortex-A55(主频1.6GHz)处理复杂应用,600MHz玄铁E907 RISC-V MCU专攻实时任务。这种架构支持Linux RT+FreeRTOS+裸机代码混合运行,平衡高性能计算与实时控制需求。集成2TOPS NPU,为边缘AI应用提供强劲支持。
- 工业级接口矩阵
FET536-C核心板核心板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配备了丰富的接口资源:通信接口:4路CAN-FD、17路UART、2路千兆以太网;高速扩展:USB3.1、PCIe 2.1(5Gbps);控制信号:34路PWM、28路ADC、196路GPIO,此外,还支持并行总线LocalBus,读写速率高达16bit@100M/32bit@50M,可实现与FPGA的百纳秒级低延时数据交互,特别适合工业控制中的实时数据采集场景。
- 适用领域
凭借丰富接口和实时性能,FET536-C可以成为集中器、DTU、充电桩、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理想选择。
FET527N-C核心板,多场景性能旗舰
当项目需要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或AI推理时,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展现出强大的多场景适应能力。该产品基于全志T527系列高性能处理器,采用板对板连接器设计,便于安装维护,并具有10-15年生命周期,保障长期供应。
- 八核超高性能工业级国产芯片
FET527N-C的核心亮点在于其8核Cortex-A55架构(4核@1.8GHz + 4核@1.4GHz),数据处理能力高达36.7K DMIPS。同时集成RISC-V协处理器和HiFi4 DSP核,形成完善的多核异构计算体系。
更重要的是其搭载的2TOPS NPU,支持INT8/INT16量化运算,提供40+种AI算子,为边缘AI应用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 超强多媒体与显示能力
FET527N-C核心板在多媒体处理上表现卓越:支持H.264编解码、H.265解码(4K@60fps),并实现4K+1080P双屏异显输出。显示接口全面覆盖RGB、双通道LVDS、四通道MIPI DSI和eDP,满足多屏互动场景需求。
- 全栈国产化生态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飞凌嵌入式与全志科技深度合作,确保硬件功能表现的深度优化。此外,核心板已适配OpenHarmony 4.1系统,实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全链路国产化。
- 适用领域
凭借卓越的综合性能,FET527N-C核心板广泛适用于商显/收银、云电脑、机器人、工业智能、边缘计算网关、后装中控、商用车、工控机等领域。
总结
通过深度解析三款核心板的特性,我们可清晰梳理出选型决策——FET113i-S核心板,适用于成本敏感型的轻量级工业应用场景;FET527N-C核心板,适合高性能多媒体及AI应用;FET536-C核心板,则是面向更为复杂的高端工业控制场景。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找到更加匹配项目需求的全志T系列核心板解决方案,助力您的项目快速落地。 -
A40i应用笔记 | 3种常见的网卡软件问题以及排查思路
在飞凌嵌入式OKA40i-C开发板上虽然只有一个网口,但全志A40i-H处理器本身是有两个网络控制器的,因此在飞凌嵌入式提供的产品资料中提供了双网口解决方案。有的工程师小伙伴在开发过程中会遇见一些网卡的设计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3种在使用OKA40i-C开发板时容易遇到的网卡软件问题以及排查思路。
一、问题分析:
问题描述1——
以太网初始化报错 No phy found在执行ifconfig eth0 up命令时,出现"No phy found"异常log。
问题分析:
出现"No phy found",常见原因是供给phy使用的25M时钟异常,导致phy工作不正常,gmac驱动通过mdio接门也读不到phy的设备信息。或者MDIO引脚配置不正确或者phy地址不正确;再就是MDIO没做上拉电阻,GMAC读取不到phy设备信息,用示波器量一下MDIO波形是否正确;再或是phy芯片复位失败,需要更换phy芯片复位上拉电阻。
排查步骤:
(1) 检查phy供电是否正常;
(2) 检查phy使用的25M时钟(Soc ephy25M或外部晶振)是否正常;
(3) 检查phy-mode是否按板级实际情况配置(mii/rmii/rgmii);
(4) 检查MDIO是否有上拉电阻;
(5) 检查MDIO引脚配置是否正确;
(6) eMAC phy地址是否和硬件一致;
(7) 检查复位上拉电阻是否和原理参考方案一致。MDIO通讯正常验证:
使用phytool工具读取0x02 0x03寄存器 是否正确读取PHY芯片ID,读取成功,代表MDIO通讯正常。问题描述2——
以太网初始化报错NO SUCN DEVICE执行ifconfig -a/ifconfig eth0/ifconfig eth0 up命令,找不到eth0设备。
问题分析:
以太网模块配置未生效或存在GPIO冲突。排查步骤:
步骤1:抓取内核启动log,搜索"gmac"关键字段,检查gmac驱动是否probe成功;
步骤2:若内核启动log显示mac控制器probe失败,常见原因是GPIO资源冲突导致。解决方法:
GPIO冲突会有报错信息,根据报错信息,查看GPIO冲突引脚。查看以太网模块是否配置。
问题描述3——
以太网初始化报错Initialize hardware error
执行ifconfig eth0 up命令,出现"Initialize hardware error"异常log。问题分析:
出现"Initialize hardware error",一般是由于phy没有输出RX CLK至MAC控制器,导致MAC控制器内部soft reset失败,常见原因是phy供电异常或25M时钟异常;或者是检查数据引脚的时钟是否正确,RMILL RX CLK TX CLK 是否是正确时钟。
排查步骤:
用示波器抓取rx_clk时钟波形,查看是否保持25M时钟稳定,如果出现25M/2.5M 来回跳动。即MAC与phy未link成功。解决方法:
软件上可通过在phy复位之后,设置寄存器0 固定为100M全双工,可link成功。目前可这样解决问题:
在drivers/net/ethernet/allwinner/sunxi-gmac.c 中 geth_phy_init函数中 phy_connect_direct 之前加入phy_write(phydev, 0x0, 0x2100)。以上是我们在OKA40i-C开发板的使用过程中常见网卡设计问题,有些可能是因为大家在参考方案时出现了配置问题,或者是因为芯片输出的信号不正常导致。大家在参考OKA40i-C开发板的双网口方案时,可以查看本文章整理的问题点,说不定就是您现在项目中遇见的bug。
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网卡软件问题对应的排查手段。
二、排查手段:
这些排查手段可以帮助您在调试phy时有一个基本的调试思路,提到的一些工具可以帮助您快速定位并且解决网卡问题。
(1) 检查menuconfig及dts以太网配置是否打开;
(2) 检查phy-mode配置是否与PHY和GMAC之间的物理接口匹配,如rgmii、rmii等;
(3) 检查GPIO配置是否正确,如IO复用功能、驱动能力等;
(4) 使用phytool工具读取phy ID 验证MDIO是否正确。如下图示例,能够正常读取JL11x1的phy ID则代表MDIO通讯正常。
使用phytool工具读取phy状态寄存器,查看phy芯片状态。以JL11x1为例,如0x01状态寄存器读取值为0x786d,说明link成功并且工作正常。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OKA40i-C开发板双网口方案的网卡软件问题分析以及排查方向,希望能够为您的项目开发有所帮助。
-
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在国产FTU中的适配性分析
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使配电自动化成为了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保障供电质量的关键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馈线终端单元(FTU)作为连接电网与用户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实时监控、故障检测与隔离、远程控制等多项关键任务。
国内市场对于FTU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控的国产化、实时的故障诊断和保护控制、搭载可扩展的Linux系统以及低成本。由于FTU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与稳定,因此选择一款合适的FTU主控方案至关重要。
FET113i-S核心板在FTU中的适配性
针对以上需求,飞凌嵌入式推出的FET113i-S核心板可以成为电力FTU的理想主控方案。以下是FET113i-S核心板在FTU应用中的适配性分析:
1. 100%的元器件国产化
在核心板的选料上,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实现了从内存、存储、电源管理芯片到每一颗阻容件的全部国产化,安全性和竞争力大大提升,能够满足电力行业对于主控的国产化要求。
2. 业内率先适配FTU所需接口和算法
FET113i-S核心板搭载的全志T113-i处理器集成了双核Cortex-A7 CPU、64位玄铁C906 RISC-V CPU和DSP,值得一提的是,飞凌嵌入式为DSP核率先适配了国产FTU所需的接口和FFT算法,客户无需进行繁琐的适配工作,即可将FET113i-S核心板直接应用于电力FTU中。同时,FFT算法的适配也确保了电力FTU能够准确、快速地分析电网的频谱和谐波成分,为故障检测和定位提供有力支持。
T113-i应用处理器框图3. 搭载可扩展的Linux系统
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强、灵活性强等特点,因此在电网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运行Linux 5.4.61操作系统,可以提高FTU的效率和安全性,为电网运行提供有效支持。
4. 高性价比降低整体成本
FET113i-S核心板基础版本的配置就达到了【256MB+256MB】,且含税仅需88元。相较之下,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在同类产品中更具性价比,优势更突出!
不仅FET113i-S核心板的产品力优势明显,飞凌嵌入式稳定的供应能力与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力也是帮助客户项目快速落地、抢占市场先机的有利保障。综合看来,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集诸多优势于一身,能够成为电力FTU的理想主控方案。
-
T536行业首发!飞凌嵌入式FET536-C/FET536-S核心板惊艳亮相
9月24日下午,全志科技在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隆重举办了【T536高性能智慧工业芯片】的全球首发发布会,T536处理器采用4核Cortex-A55+RISC-V架构,主频1.6GHz+600MHz,并搭载2TOPS算力NPU,这款强悍的重磅新品吸引了现场大量观众的关注。
与此同时,飞凌嵌入式基于T536处理器设计开发的FET536-C/FET536-S核心板及配套开发板作为行业首发产品在全志展位惊艳亮相!
1、行业首发,重磅登场
飞凌嵌入式FET536-C/FET536-S核心板作为业内首个搭载T536处理器的核心板产品意义非凡,不仅是飞凌嵌入式研发实力的体现,更意味着飞凌嵌入式与全志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加深。2、高性能,更智能
FET536-C/FET536-S核心板基于全志工业级处理器T536设计,4核Cortex-A55(AMP)+RISC-V MCU,主频1.6GHz+600MHz,搭载2TOPS NPU,支持安全启动、国密算法IP、全通路ECC、AMP、Linux-RT、 Local Bus等。强大的性能以及多核异构架构,能够充分满足工业领域客户对高性能、高实时性主控的需求。3、接口丰富,满足更多领域需求
FET536-C/FET536-S核心板拥有丰富的接口资源,最多可支持CAN-FD×4、UART×17和千兆网×2等等,更够满足工业领域的众多需求,如控制器(PLC/数控机床/运动控制卡)、工业HMI、边缘计算网关、机器人、工业视觉设备、工控一体机、电力集中器、二次继电保护设备、充电桩等。FET536-C/FET536-S核心板惊艳亮相,展现了飞凌嵌入式在高性能智慧工业芯片应用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也为广大工业客户提供了的新的技术支撑与解决方案。未来,飞凌嵌入式将继续携手全志科技不断探索技术边界,积极创新,共同为工业领域带来更丰富更智能的产品。
FET536-C/FET536-S核心板即将发售,敬请期待!
Forlinx 发布的最新帖子
-
全志T153处理器详解:物超所值的工业芯
2025年9月24日,全志科技在上海成功举办“全志工业生态研讨会暨T153芯片发布会”,正式推出T153处理器。全志给T153的定位是“物超所值 工业芯”,旨在为智慧工业带来一款算力充沛、扩展性高、软件生态齐全、应用领域广泛的“智慧大脑”。
那么,T153是如何塑造这些优势的呢?本篇内容,就让我们走近这颗芯片,展开讲讲。
1.多核异构:高性能与实时性的平衡
全志T153处理器采用独特的多核异构设计,集成四核Arm Cortex-A7高性能CPU,主频高达1.6GHz,同时配备单核RISC-V 玄铁E907实时协处理器,主频达600MHz。这种架构巧妙地平衡了计算性能与实时控制需求,实现了鱼和熊掌的兼得:Cortex-A7核心:负责处理复杂的上层应用、数据通信和人机交互任务,提供强大的通用计算能力;
RISC-V E907核心:则专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控制任务,如电机控制、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实时响应,显著降低主核负载。
与传统工业MCU/MPU相比,T153不仅提供了更强的计算能力,还通过异构架构实现了真正的高性能与实时性兼备,为现代工业自动化设备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硬件平台。
2.丰富接口:满足多元化工业场景需求
T153处理器在接口配置上充分考虑了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接口:(1)网络与工业总线接口
3路千兆以太网接口:支持多节点网络部署,满足工业设备对高吞吐量网络连接的需求;
2路CAN-FD接口:支持最高64字节数据传递,兼容CAN 2.0A/2.0B标准,适用于车载、电力等领域的高可靠性数据交互需求;
1路LocalBus并行总线:支持8/16/32位宽,最高接口速度:150MHz@16bits、100MHz@32bits,方便与FPGA等外设进行高速数据交换。
(2)通用外设接口10路UART串口:满足多串口设备连接需求;
30路PWM接口:支持多种电机控制和电源管理场景;
24路GPADC:12位采样分辨率,最大采样率1MHz,支持模拟信号采集;
6路TWI接口:兼容I2C标准,支持多种传感器连接;
4路SPI接口:最高100MHz时钟频率;
141路GPIO:提供充分的扩展能力。
这些接口为多样化应用提供灵活性,实现自动化系统的便捷集成与扩展。(3)显示与图像处理能力
T153集成了强大的图像处理与显示引擎,为工业人机界面(HMI)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体验:
显示接口:支持RGB、LVDS和MIPI-DSI三种显示接口(复用),最高分辨率可达1920×1200@60fps;
图像处理:集成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支持2路sensor输入,处理能力达1M@30fps online或2M@30fps offline;
图形加速:内置G2D图形加速单元,支持界面流畅渲染。3.工业级可靠设计,带来全面保障
T153处理器在参数设计上紧扣工业场景痛点,通过宽温、高集成度与安全机制,确保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宽温工作:支持-40℃~+85℃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应各种恶劣工业环境;
长生命周期:提供10-15年的持续供应保障,满足工业设备长服役周期需求,为工业客户的长期项目提供稳定保障;
安全特性:支持安全启动与国密算法IP,可满足IEC-60730 Class-B及PSA L1等工业安全认证要求。
4.软件生态与开发支持
在软件层面,T153支持AMP多核异构系统,可同时运行Tina Linux、RTOS和Baremetal等多种操作系统。这种灵活的软件架构使开发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分配任务,满足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高实时性需求,形成面向智慧工业的完整软件生态。全志科技还提供了完善的软件开发套件,助力客户快速产品化。此外,CODESYS、OneOS等软件生态合作伙伴还为其提供了工业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形成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开发生态体系。
5.应用场景丰富,全面赋能智慧工业
T153处理器的多核异构架构与丰富接口,使其成为工业自动化、电力能源、机器人等领域的理想选择。这里简单列举几项应用。工业控制: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ortex-A7核心处理逻辑运算与数据通信,RISC-V核心实现实时I/O控制,提升设备响应速度;
电力行业:
电力监测终端:宽温设计与国密安全特性,适配变电站、分布式能源等户外场景,保障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稳定性;
新能源:
光伏逆变器:通过CAN-FD接口监控光伏组件状态,PWM接口控制功率器件,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充电桩:支持4G模块与支付系统对接,LocalBus接口连接计量模块,提升充电服务效率。
6.总结
全新T153芯片平台,集成高性能计算、实时控制、丰富接口与开放软件生态,从硬件底层夯实基础,为工业智能制造提供坚实支撑。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T153有望在工业控制、电力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行业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且供应稳定的芯片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工业智能化升级!值得注意的是,飞凌嵌入式已正式发布基于T153的SoM方案——FET153-S核心板,为行业客户提供了快速实现产品化的便捷途径,显著缩短开发周期,加速产品上市。
-
【开发指南】全志系列核心板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排查策略
飞凌嵌入式自2019年起便与全志科技展开合作,目前飞凌嵌入式已基于全志处理器推出了7款核心板,分别是FETT507-C、FETA40i-C、FETT3-C、FET113i-S、FET527N-C、FET536-C和FET153-S。这些嵌入式主控产品具备稳定可靠的工业级品质,且性价比高,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得益于多年来紧密且深度的合作,飞凌嵌入式近期还成为首批“全志科技生态认证合作伙伴”。
在长期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过程中,飞凌嵌入式总结了用户开发全志系列产品时常见的问题及排查方法。本文中,小编将为大家梳理这些经验,助力开发者快速定位问题,提升开发效率。
一.通用排查思路
在全志系列主控的开发过程中,大家若遇到功能异常,可遵循以下通用排查步骤:如果参考飞凌嵌入式设计的底板功能,首先要保证所用芯片和原理的一致性,如果功能芯片不一致可能需要移植芯片驱动;
原理芯片一致,功能验证失败,需要依次排查功能芯片的电源、复位、时钟是否正常;
交叉测试,判断问题点在核心板上还是在底板上;
引脚电平是否匹配,数据信号是否有输出;
排查焊接问题,阻容器件是否存在虚焊、连焊、漏焊、错焊等问题;
测量信号的空闲状态是否正常;
确认引脚复用是否正确。二、具体模块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
1、不启动问题(1)除电源和复位外,需要检查FEL信号是否正常,可摘并联电容看是否影响启动;
(2)使用示波器测量,核心板的供电波形,是否有跌坑导致启动异常。
2、I2C总线问题
(1)I2C为OD输出,首先需要确认是否有上拉电阻;
(2)确认同组I2C总线下挂载的设备地址是否有冲突;
(3)测量信号波形,空闲状态是否为高电平,数据传输时波形是否正常;
(4)如果波形上升缓慢可以减小上拉电阻阻值,如果低电平过高可以增大上拉电阻阻值;
(5)可通过I2C tool工具查看总线上是否挂载设备:
i2cdetect -l //检测系统上有几组I2Ci2cdetect -r -y 2 //检测I2C第二组总线上的挂载的设备
3、SPI通讯问题
(1)SPI接口MISO和MOSI不要交叉连接;
(2)确认片选信号是否连接;
(3)确认两个通讯设备的模式是否一致;
(4)测量时钟、数据输出是否正常。
4、USB接口问题
USB的正负信号是不可以交叉连接的,因此需要确认USB信号连接是否正确。
5、SDIO接口问题
(1)SDIO信号不可以通过电平转换芯片转换引脚电平;
(2)如果速度不满足要求,除引脚电平外,还需要确认SDIO总线是否做了等长处理;
(3)SDIO总线需要优先排查时钟输出是否正常。
6、LVDS显示问题
(1)LVDS显示屏的输出模式与屏幕是否一致(VESA和JEIDA);
(2)确认LVDS屏幕各差分信号的100Ω电阻是否焊接;
(3)测量时钟、数据输出是否正常。
7、Ethernet网络问题
(1)确认PHY芯片与MAC端的通讯接口是否一致,是否做了等长处理;
(2)需检查MDIO总线是否上拉,波形是否正常;
(3)确认精密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4)复位时间是否满足芯片要求;
(5)测量晶振是否起振;
(6)如果速度不满足需求,可以检测各路电源以及参考地是否完整;
(7)检测网络变压器的中心抽头是否正确;
(8)检查同一个总线上的不同PHY芯片地址是否有冲突,与软件是否一致;
(9)MDI数据线是否等长处理,阻抗是否满足要求;
(10)时钟线与其他线的间距是否满足3倍线宽;
(11)示波器测量芯片输出的DCDC是否有锯齿波。
8、UART问题
(1)串口收发信号需要交叉连接;
(2)确认串口工具配置是否正确,如:波特率;
(3)测量数据输出是否正常。
9、RS485问题
(1)RS485总线有多个设备时,需要确认两端的设备是否有120Ω的匹配电阻;
(2)如果RS485设备无法通讯,可以尝试RS485设备的参考地连接,减小工模干扰;
(3)由于RS485为半双工传输,有些RS485芯片需要收发控制信号,需要确认芯片驱动是否已经添加。
10、Audio音频问题
(1)源生的音频HPOUTL 、HPOUTR 如果做直接耦合的方式输出,需要把 HPCOMFB、HPCOM 这两个引脚拉一个对地电容;
(2)如果系统检测不到音频芯片,需要查看I2C总线通讯是否正常;
(3)如果可以正常挂载芯片但是没有声音输出,需要先排查I2S数据波形是否正常输出,再排查音频输出是否正常。
11、CAN总线问题
(1)CAN总线有多个设备时,需要确认两端的设备是否有120Ω的匹配电阻;
(2)如果CAN设备无法通讯,可以尝试将CAN设备的参考地连接,减小共模干扰。
三、总结
有了系统化的排查思路与模块化解决方案,就可以高效应对接口通信、信号完整性及配置逻辑等常见开发难题。希望本文总结的实战经验能够为各位开发者朋友提供清晰的问题定位路径,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
【新品】10路UART、3路千兆网、2路CAN-FD,全志T153核心板为工业应用而生
在9月下旬举办的「2025工博会」上,全志科技专为工业领域推出的全新T153处理器惊艳亮相,飞凌嵌入式作为全志的生态认证伙伴也同步推出业内首个T153处理器的SoM方案——FET153-S核心板。
飞凌嵌入式FET153-S核心板配备3路千兆以太网接口、2路CAN-FD接口和Local Bus,支持高吞吐量网络连接,满足复杂数据驱动型应用需求。此外,T153处理器还提供10路UART、24路GPADC、6路TWI接口、30路PWM等接口,这些接口为多样化应用提供灵活性。
FET153-S核心板整板均采用工业级国产元器件,核心板与底板采用邮票孔连接,为您提供更牢固的连接方式。并且,产品通过飞凌嵌入式实验室严苛的工业环境测试,为您的产品稳定性保驾护航;10~15年生命周期,为您的产品提供持续供应保障。
1、全志新一代高性能芯片
T153汇集了高性能4xCortex-A7、CPU主频1.6GHZ、独立的RISC-V MCU、支持安全启动、国密算法IP、LocalBus等:赋能工业、电力等行业应用。
2、资源丰富
3、ARM+RISC-V,多核异构
T153集成四核Cortex-A7、64位玄铁E907 RISC-V MCU,以同时满足高效能与实时性控制的需求。四核Cortex-A7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而RISC-V核又可以匹配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4、引脚全部引出,满足各领域不同产品的不同功能需求
5、支持并行总线Local Bus
支持并行总线Local Bus 16bit/32bit,数据读写速率高,方便ARM和FPGA通讯。
6、安全特性
7、丰富的显示能力
多样的显示方式,支持RGB、LVDS、和MIPI-DSI显示,RGB分辨率可达1920x1080@60fps:LVDS支持1920x1080@60fpsMIPI-DSI分辨率可达1920x1200@60fps。
8、ISP提升图像质量
T153支持4-lane/2-lane MlPl-CSl,集成的ISP最大支持2路sensor,处理能力可达1M@30fps online、2M@30fps offline。
9、丰富的接口
10、广泛的行业应用
FET153-S核心板物料100%国产化,核心板功能全面在工业控制、电力、新能源、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FET153-S核心板以其高性能、多接口、工业级等综合优势加之飞凌嵌入式具备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及完备的售后技术支持助力您的产品快速上市,走在行业前沿。
11、规格参数
-
3.6Mbps稳定带宽:飞凌T536核心板8路CAN-FD技术方案解析
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及智能电网等高新技术领域,电池模组数据的实时采集需求正随着电池组规模化发展呈现指数级增长。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现代大型动力电池组普遍集成数百至数千个电芯单元,每个电芯均需实现电压、温度、荷电状态(SOC)等核心参数的持续监测,由此产生的数据吞吐量呈指数级攀升。
尽管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凭借其卓越的实时性、抗干扰能力和传输可靠性等优势,长期以来都是电池数据传输的主流协议,但在应对超大规模电池组监测场景时,传统处理器有限的CAN接口数量逐渐成为制约系统性能的瓶颈。
1、T536核心板,8路CAN-FD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飞凌嵌入式基于全志T536处理器设计开发的FET536-C核心板便是一款十分理想的主控选择 —— FET536-C核心板原生支持4路CAN-FD接口,并可通过4路SPI转CAN-FD接口进行扩展,直接满足8路CAN-FD并行采集的需求!搭载主频1.6GHz的4核A55架构CPU,使其具备线程级负载均衡能力。当面对8路CAN-FD并行接收产生的大量数据时,高性能CPU可将数据处理、中断响应等任务合理分配至不同核心,避免单一核心负载过重。
2、多线程架构,构建高效数据链路
飞凌嵌入式基于FET536-C核心板设计了一套【8路CAN-FD技术展示方案】,它的架构分为下位机、中位机、上位机三级,通过协同工作实现实现8路CAN-FD并行处理。以下是系统框架图以及各层功能详解:
01 下位机
下位机是系统中直接与电池接触的部分,通常被称为执行器或传感器。下位机负责采集电池的实时数据,如电池电量、内阻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给中位机。本展示方案中,下位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采集:采集8路CAN-FD数据;
模拟按键操控:按键模拟电池容量,每按一下循环增加电池容量,将电池容量信息发送至中位机。
02 中位机中位机在系统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作为数据与通信中枢,一方面中位机通过下位机获取底层的电池系统数据,另一方面负责向上位机汇报数据。中位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接收:通过下位机获取8路CAN-FD通道底层的电池容量数据和单位时间发送帧数,根据帧数分别计算出每个通道的带宽数据并更新共享内存;
数据上传:将计算出的带宽数据和电池容量数据,通过Socket发送至上位机进行分析和界面显示。
03 上位机上位机,是处于整个测试系统最上层的控制设备。上位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接收:Socket连接中位机,接收来自中位机的带宽和电池容量数据;
可视化界面显示:界面展示带宽变化曲线图和实时电池容量,供用户分析。3、四大优化策略,提升性能上限
01 通道性能调优缓冲区扩容:扩大接收缓冲区,降低高负载丢包率;
CPU亲和性绑定:避免资源争抢,实现负载均衡。
02 并行处理优化非阻塞I/O与批量读取:避免线程阻塞,循环读取所有待处理帧;
原子操作替代锁:获取各通道帧计数,消除锁竞争带来的性能瓶颈。
03 通信协议增强CAN-FD协议适配:启用FD模式(数据段4Mbps),扩展帧、单帧承载数据量提升至64字节;
TCP可靠传输:避免客户端断开引发进程崩溃,支持断线重连机制。4、效果展示,表现优异
01 核心指标验证
02 实时监控效果
8路CAN-FD通道实时带宽监控曲线,原生通道稳定在3.2-3.6Mbps,扩展通道稳定在2.9Mbps;下位机按键模拟电池容量逐渐增加或置0后再次增加,中位机快速响应接收并上传至上位机,上位机界面可以即刻展示出相应变化。03 应用价值
新能源场景:支持百电芯级电池组实时监控,数据延迟<10ms;
工业自动化:8路并行采集满足多设备协同控制需求,系统响应效率大幅度提升;
技术前瞻性:为下一代车载ECU、智能电网边缘计算提供高带宽通信范式。5、总结
【基于飞凌嵌入式T536核心板的8路CAN-FD技术展示方案】通过多核架构优化、协议栈深度调优与并行处理技术,成功破解八路CAN-FD高带宽接收难题。在新能源与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该技术为海量数据实时采集提供了可复用的工程化解决方案,推动嵌入式系统向高并发、低延迟方向迈进。 -
从入门级到旗舰款,全志T系列核心板怎么选?
在工业控制、物联网及边缘计算等领域中,全志科技T系列处理器以其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工业级品质成为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选择。作为全志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飞凌嵌入式基于T系列处理器打造了多款核心板产品,覆盖从轻量级应用到高性能计算的全场景需求。
面对FET113i-S核心板、FET527N-C核心板和FET536-C核心板三款主流明星产品,工程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从核心配置、功能特性到行业适配性进行全方位解析,助您找到匹配项目需求的全志T系列核心板解决方案。
FET113i-S核心板,国产化降本之选
对于成本敏感型的工业项目,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是一款极具优势的选择。这款基于全志T113-i工业级处理器打造的全国产工业级核心板,含税价格最低仅需88元。
- 多核异构,灵活配置
飞凌嵌入式FET113i-S核心板虽定位为入门级,却拥有三种处理器架构:双核ARM Cortex-A7 CPU(主频1.2GHz)、64位玄铁C906 RISC-V CPU和专用DSP核。通过软件可灵活控制各核心的开启与关闭,实现A7核+RISC-V核+DSP核同时运行的强大组合。
这种架构让单一芯片即可应对复杂场景:Cortex-A7负责主控运算,DSP核处理多媒体和数字信号,RISC-V核则满足实时控制需求,实现“一芯多用”。
- 工业级可靠性与丰富接口
FET113i-S核心板整板采用100%国产工业级元器件,从内存、存储到每一颗阻容件均可经受-40℃~+85℃严苛工作温度的考验,适应工业现场复杂环境。
接口资源同样丰富:支持8位并行CSI、CVBS视频输入;CVBS、RGB、双通道LVDS、四通道MIPI DSI视频输出;同时还配备USB、SDIO、UART、SPI、CAN、Ethernet等工业常用接口。
- 适用领域
凭借超高性价比和工业级可靠性,FET113i-S特别适合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力能源、工业控制、安防监控、会议系统等领域中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的项目。
FET536-C核心板,高性能多接口专家
在去年的9月的工博会上,全志科技发布了T系列处理的最新成员——T536,同一时间,飞凌嵌入式也行业首发了搭载T536系列处理器的FET536-C核心板。对于需要实时控制和丰富接口的高端工业应用而言,飞凌嵌入式FET536-C核心板是一款十分值得推荐的解决方案。
- 四核A55 + RISC-V实时双架构
飞凌嵌入式FET536-C核心板采用AMP多核异构设计:四核Cortex-A55(主频1.6GHz)处理复杂应用,600MHz玄铁E907 RISC-V MCU专攻实时任务。这种架构支持Linux RT+FreeRTOS+裸机代码混合运行,平衡高性能计算与实时控制需求。集成2TOPS NPU,为边缘AI应用提供强劲支持。
- 工业级接口矩阵
FET536-C核心板核心板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配备了丰富的接口资源:通信接口:4路CAN-FD、17路UART、2路千兆以太网;高速扩展:USB3.1、PCIe 2.1(5Gbps);控制信号:34路PWM、28路ADC、196路GPIO,此外,还支持并行总线LocalBus,读写速率高达16bit@100M/32bit@50M,可实现与FPGA的百纳秒级低延时数据交互,特别适合工业控制中的实时数据采集场景。
- 适用领域
凭借丰富接口和实时性能,FET536-C可以成为集中器、DTU、充电桩、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理想选择。
FET527N-C核心板,多场景性能旗舰
当项目需要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或AI推理时,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展现出强大的多场景适应能力。该产品基于全志T527系列高性能处理器,采用板对板连接器设计,便于安装维护,并具有10-15年生命周期,保障长期供应。
- 八核超高性能工业级国产芯片
FET527N-C的核心亮点在于其8核Cortex-A55架构(4核@1.8GHz + 4核@1.4GHz),数据处理能力高达36.7K DMIPS。同时集成RISC-V协处理器和HiFi4 DSP核,形成完善的多核异构计算体系。
更重要的是其搭载的2TOPS NPU,支持INT8/INT16量化运算,提供40+种AI算子,为边缘AI应用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 超强多媒体与显示能力
FET527N-C核心板在多媒体处理上表现卓越:支持H.264编解码、H.265解码(4K@60fps),并实现4K+1080P双屏异显输出。显示接口全面覆盖RGB、双通道LVDS、四通道MIPI DSI和eDP,满足多屏互动场景需求。
- 全栈国产化生态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飞凌嵌入式与全志科技深度合作,确保硬件功能表现的深度优化。此外,核心板已适配OpenHarmony 4.1系统,实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全链路国产化。
- 适用领域
凭借卓越的综合性能,FET527N-C核心板广泛适用于商显/收银、云电脑、机器人、工业智能、边缘计算网关、后装中控、商用车、工控机等领域。
总结
通过深度解析三款核心板的特性,我们可清晰梳理出选型决策——FET113i-S核心板,适用于成本敏感型的轻量级工业应用场景;FET527N-C核心板,适合高性能多媒体及AI应用;FET536-C核心板,则是面向更为复杂的高端工业控制场景。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找到更加匹配项目需求的全志T系列核心板解决方案,助力您的项目快速落地。 -
全志科技携飞凌嵌入式T527核心板亮相OpenHarmony开发者大会
近日,OpenHarmony开发者大会2025(OHDC.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举办,全志科技作为OpenHarmony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受邀参会,并进行了《全志科技行业智能芯片OpenHarmony方案适配与认证经验分享》的主题演讲。
值得注意的是,全志科技不仅介绍了在「工业智能SoC」的场景应用和产品路线图,还重点介绍了与飞凌嵌入式合作开发的FET527-C核心板,并分享了该产品在OpenHarmony生态中的适配经验与行业应用前景。
不久前,飞凌嵌入式基于全志T527处理器设计开发的FET527-C核心板获得了「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目前该方案已适配了标准版OpenHarmony4.1/OpenHarmony5.0系统,成为了工业智能化领域的重要OpenHarmony硬件方案。
现在,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的OpenHarmony适配代码已开源,开发者可通过社区获取相关资源,加速产品开发;未来,飞凌嵌入式也将继续与全志科技深化合作,推动更多工业级OpenHarmony嵌入式主控方案的落地,共同促进开源鸿蒙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
飞凌嵌入式T527核心板获得【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
近日,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通过OpenHarmony 4.1 Release版本兼容测评,获得【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
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搭载全志T527系列全国产高性能处理器,集成8个ARM Cortex-A55核心,并内置RISC-V核和DSP核,提供出色的处理能力和能效比,并且经过严格的工业环境测试,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产品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OpenHarmony 4.1则以开放生态为根基,通过分布式架构、高效开发工具与安全增强,构建了覆盖多场景的智能化底座。它不仅填补了传统操作系统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短板,更通过全球化合作与行业深耕,成为推动工业4.0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这些特性与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的硬件能力相结合,能够为工业设备提供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国产化解决方案。
-
飞凌嵌入式T527核心板+OpenHarmony 4.1,打造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新范式
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正式发布OpenHarmony4.1系统,实现了从芯片架构到操作系统的全链路国产化。该产品具备灵活可编程、高效能运算、低成本控制等多重优势,通过多核异构设计同步支持边缘智能计算与精准实时控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能源管理、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领域对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高标准需求,为工业物联网应用提供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解决方案。
1、全国产核心板+全国产操作系统
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搭载全志T527系列全国产高性能处理器,集成8个ARM Cortex-A55核心,并内置RISC-V核和DSP核,提供出色的处理能力和能效比,并且经过严格的工业环境测试,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产品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OpenHarmony 4.1系统在系统安全方面进行了全面增强,实现了对系统关键行为的监控与防护,以及针对潜在威胁的预测性安全分析,大大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2、独具优势的OpenHarmony 4.1
OpenHarmony 4.1以开放生态为根基,通过分布式架构、高效开发工具与安全增强,构建了覆盖多场景的智能化底座。它不仅填补了传统操作系统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短板,更通过全球化合作与行业深耕,成为推动工业4.0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OpenHarmony 4.1的优势可概括为三点——
- 开放性与兼容性:
通过标准化API接口,支持跨设备协同开发,降低多端适配成本;
- 高效开发模式:
提供统一的开发框架,简化应用部署流程,提升开发效率;
- 安全增强:
强化权限管理和数据加密机制,满足工业场景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飞凌嵌入式T527核心板的产品资料也即将上传至OpenHarmony的官方代码仓库,助力开发者高效开发,贡献代码。
3、国产高性能工业“芯”力量
聊完OpenHarmony 4.1的“软”实力,我们再来看看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的“硬”实力。八核高性能工业“芯”
核心板搭载的全志T527系列处理器集成了8个ARM Cortex-A55高性能核,同时内置1个RISC-V核和1个DSP核,这意味着它能够提供卓越的处理能力和超高能效比。此外,还可选择2TOPS算力NPU,出色的处理器性能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需求,让您的项目更加智能、稳定和高效。
100%元器件国产化率
在核心板的选料上飞凌嵌入式FET527-C核心板实现了从内存到电源管理芯片再到每一颗阻容件的全部国产化。100%的国产化率意味着产品安全性和竞争力的提升,对产业链的优化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FET527-C核心板能够为更多行业的国产化与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稳定的性能支持和长期稳定的供应保障。
α阶段参与开发,更稳定可靠
作为全志战略合作伙伴,飞凌嵌入式在T527系列处理器的α阶段便参与开发,这意味着FET527-C核心板拥有更高维度、更深层次的技术保障。此外,FET527-C核心板还经过了飞凌嵌入式实验室严格的工业环境测试,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您的产品稳定性保驾护航。
4、总结
OpenHarmony 4.1与飞凌嵌入式FET527N-C核心板的结合,不仅实现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全栈技术自主可控,更通过硬件加速、分布式架构优化和行业场景化适配,为工业4.0、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提供了兼具性能、安全与成本优势的国产化解决方案。 -
智能配电新纪元:基于飞凌嵌入式T536核心板的DTU解决方案
配电自动化终端DTU(数据终端单元)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信息采集与控制,实现配电线路的遥测、故障检测及远程操作,极大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和效率。
在国网新规的推动下,采用多核异构处理器设计的DTU方案日益成为主流,其中实时核与控制核的协同工作,为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与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背景下,飞凌嵌入式基于FET536-C核心板的RISC-V核DTU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凭借卓越的性能和灵活的多核架构,引领配电自动化进入全新时代。
1. T536核心板的优势
飞凌嵌入式FET536-C核心板基于全志T536工业级处理器开发设计,主频1.6GHz,集成4核Cortex-A55和64位玄铁E907 RISC-V MCU,能够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其中RISC-V核最高主频可达600MHz,支持16KB指令缓存和16KB数据缓存, 可运行于超大容量DDR。T536处理器的玄铁E907 RISC-V核的接口资源也十分丰富,能够充分满足配电自动化终端DTU所需功能的实现。
2. 基于T536核心板的DTU方案亮点
实时业务高效处理:
如采样、FFT计算、故障动作等实时性强的业务,都可以在T536核心板的RISC-V核上运行,依靠600MHz主频和浮点运算单元,RISC-V核能轻松完成多路间隔的实时功能。对于多路AD7616采样,既可以凭借SPI高达100MHz的速率轻松实现,也可通过5MHz波特率和单帧64字节的CAN-FD与每个间隔的单片机高效实现。故障录波与双核协同:
T536核心板的RISC-V核可以动态调整DDR空间,满足故障录波数据存储需求,凭借RPMsg和RPbuf强大的双核通信带宽,可将故障录波数据高效传给A核,生成故障录波文件。管理核的通信中枢:
A核凭借四核1.6GHz主频和丰富的资源接口,可通过多种通信接口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加密/解密功能,满足各种传感器接入和向调度中心加密后IEC101/IEC104的转出功能。
3. 应用实例
3.1 SPI数据收发
本案例为SPI回环测试,即将SPI的MOSI和MISO两个引脚短接进行数据收发。3.1.1 功能介绍
3.1.2 效果实现
SPI发送和接收的FIFO均为128个,在底层hal库程序中,当数据长度小于128字节时,采用中断方式,当FIFO大于等于128字节时,采用DMA模式。
中断方式传输效果:
DMA方式传输效果:
使用DMA传输3200字节,SPI速率默认为100Mbit/s,案例中平均传输速率为64Mbit/s,单次传输的字节越多,系统调度时间占比越可以忽略,接近理论值。
3.2 核间通信RPbuf
RPbuf是全志基于RPMsg所实现一套高带宽数据传输的框架。RPMsg是基于共享内存和msgbox中断实现的一套核间通信机制,RPMsg除去头部的16字节数据外,单次最多可发送496字节有效数据。目前RPbuf最高可支持511.875KB数据(512KB减去128Bytes头部)我们以单次511.875KB数据传输为例进行展示。
3.2.1 功能介绍
• VirtIO:一套虚拟化数据传输框架,用于管理共享内存VRING;
• VRING:由VirtIO管理的一个环形共享内存;
• Msgbox:全志提供的一套消息中断机制,已与Linux内核中原生的mailbox框架适配;
• MSGBOX_IRQ:Msgbox中断;
• RPMsg:基于VirtIO管理的共享内存所实现一套少量数据传输的框架;
• RPbuf:全志基于RPMsg所实现一套大量数据传输的框架。
由上图可知(以RISC-V核向A核发送数据为例),RPbuf首先将数据放置在DDR中,再将缓冲区首地址和大小通过RPMsg发送至A核(RPMsg将缓冲区首地址和大小放入VRING,然后请求Msgbox中断,A核收到这个中断后,在其回调函数中使用RPMsg接口函数来从VRING中取出cmd),随后A核从cmd handler中获取缓冲区内的地址和长度,最后在应用层读取数据,从而完成双核间数据传输。3.2.2 效果展示
由上图,单次传输511.875KB数据,带宽大约为239~247Mbps。
4. 总结
总体而言,飞凌嵌入式的A核+RISC-V核DTU解决方案凭借T536核心板的多核架构和卓越性能,为配电自动化终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一方案不仅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和效率,还为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